南汉的虚弱,众所周知。
崔仁翼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路线,从南汉向东北方向猛然一划,声音陡然拔高,“若慕容延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迅速平定南汉!而与此同时,宋主赵匡胤又在此地亲征,牢牢牵制住我军与南唐的全部主力!请问诸位,慕容延钊麾下的虎狼之师,下一步会挥师何处?!”
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戳在南唐西南部的广袤疆域上,“他必然会毫不尤豫,挥师东北,沿着北江、漓水,直插南唐的软腹之地!潭州、桂州、乃至洪州,都将暴露在其兵锋之下!”
“诸位都是熟知兵事之人,请想!一旦南唐陷入宋军东西两面夹击之绝境,其国主会作何选择?他们还会坚守那脆弱的‘盟友’之谊吗?”
崔仁翼自问自答,“不!他们绝不会!为了自保,为了延续国祚,他们最可能做的,也是唯一能做的,就是毫不尤豫地出卖我们!他们甚至会主动向赵匡胤乞和,调转枪头,配合宋军,反戈一击,以求将祸水引向我吴越,为他们自己争取喘息之机!”
他深吸一口气,一字一顿,“唇亡齿寒,固然是千古不易之理。但诸位需知,当屠刀真的架在脖子上,自身难保之际,又有谁还会在乎那所谓的‘盟友’?到那时,我军孤悬于外,前有强宋虎视,后有‘盟友’倒戈,进退失据,粮道断绝试问,我等数万将士,以及我吴越国祚,又将如何自处?!那才真是万劫不复之境地!”
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令先前主张决一死战的钱弘儇,脸色变得极其难看。
就连老成持重的沉虎子,也抚着胡须,眉头紧锁,陷入了深沉的思索。
崔仁翼描绘的场景,并非危言耸听,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现实!
“崔大人!你你此言大谬!”一个带着急切和不满的声音突兀响起。
出声的是钱俶的小舅子,近臣孙承佑。
他见众人似乎被崔仁翼说动,急于在君王面前表现自己的“忠诚”与“气节”,指着崔仁翼斥道:“按你这么说,岂不是要陛下做那背信弃义、朝秦暮楚的小人?我吴越立国数十载,向来以信义着于四海!若依你之言,先行背弃盟友,日后还有何颜面立于列国之间?岂不让天下人耻笑,让史官口诛笔伐?!”
孙承佑的抢白和扣帽子行为,让崔仁翼眉头微蹙。
他刚要开口据理力争,就听帅位上载来一声呵斥:“承佑!退下!朕与诸位卿家商议军国大事,何时轮到你在此妄加置喙,混肴视听?!”
钱俶冷冷地瞥了孙承佑一眼,他没想到自己表忠心之举竟换来如此斥责,脸上顿时一阵青一阵白,讪讪地低下头。
钱俶不再看他,目光重新落回崔仁翼身上,语气也缓和下来:“崔卿,不必理会旁言。你继续说完,依你之见,我军当下,究竟该如何行事?”
“陛下,臣基于以上判断,认为我军目前仅有两条路可走,且都颇为艰难。”
崔仁翼伸出两根手指:“第一条路,果断退兵!全军放弃现有营垒,火速撤回杭州。凭借长江天险、我强大的水师以及经营多年的都城坚固,采取全面守势,静观其变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“第二条路便是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时机,主动出击!但不是攻击宋军,而是响应赵匡胤,调转枪头,与宋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,共同瓜分南唐!”
“与宋夹击南唐?!
“这这太冒险了!”
“如此一来,我吴越岂非自绝于南方诸国?”
帐内再次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惊呼和议论声。
这个建议比单纯的“答应要求”更加具体,也更加惊世骇俗。
与虎谋皮,瓜分盟友?
这其中的风险、道义谴责以及难以预料的后果,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心悸。
半晌,钱俶缓缓开口,“崔卿,今日听君一席话,朕心绪纷乱。那么,以你之见,抛开眼前战事,对这天下未来之大势你究竟如何看待?”
崔仁翼心中猛地一紧,该来的终极考问,终究还是来了。
他知道,这个问题,将决定他今日所言是成为洞察先机的功臣之言,还是动摇军心的取祸之源。
他低下头,选择了最为谨慎的回答:“回禀陛下,天下大势,云谲波诡,变幻莫测臣臣亦不敢妄断。”
这个回答,显然与他一贯洞察时局的形象不符,也无法让钱俶满意。
谁不知道他崔仁翼曾以一篇《天下论》名动江南,令无数名士叹服?
如今在这决定国运的关头,却说“不敢妄断”?
钱俶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满,他淡淡说道:“朕累了,今日暂且议到这里。诸位爱卿都先退下吧,各自细细思量。崔仁翼你留下。”
众人神色各异,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垂首的崔仁翼。
偌大的营帐内,顿时变得空旷起来,只剩下钱俶与崔仁翼两人。
钱俶缓缓从帅位上站起身,踱步到那幅巨大的地图前,背对着崔仁翼。
“现在,这里没有外人了。崔爱卿,抬起头来,看着朕。”
钱俶转过身,“告诉朕实话,依你真正的判断,这如日方升的宋国,以及朕的吴越日后,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?吴越的国祚,又将归于何处?”
“今日,就在这里,原原本本地告诉朕!无论你说什么,朕以钱氏列祖列宗之名起誓,绝不因言治罪!”
崔仁翼深吸一口气,“陛下既然如此相询,臣纵万死,亦不敢再隐瞒!”
他停顿了一瞬,“臣断言,这纷扰破碎之天下,终将重归一统!而能担此天命者非宋主赵匡胤莫属!这万里江山,百年之后,必当姓赵!”
钱俶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晃,瞳孔骤然收缩。
他沉默着,没有说话。
“陛下!请恕臣直言!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此乃天道循环!自盛唐煌煌二百馀载基业轰然倒塌,至今已混乱厮杀数十春秋!其间诸候割据,军阀混战,强者如朱温、李存勖辈,不过昙花一现;枭雄如李璟、孟昶之流,亦只知偏安一隅,苟且偷生!数十年来,只见城头变幻大王旗,何曾有过一位真正能结束这乱世的圣主明君?!”
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,“而再看宋主赵匡胤!起于微末,却能于乱军之中创建赫赫武功!能兵不血刃定鼎中原,其手段何其高明!更重要者,其胸怀韬略,志在天下!登基不过一载,便已展现出鲸吞四海、横扫八荒之煌煌气魄!”
他快步走到地图前,手指有力地指点着:“陛下请看!西吞荆南高氏,如探囊取物;南平后蜀孟昶,势如破竹!如今,慕容延钊剑指南汉,复亡在即!而赵匡胤本人,更是不惜御驾亲征,与我等对峙于此!其兵锋之盛,进取之心,何其坚决!”
“放眼如今南方格局,除我吴越、南唐,以及那不成气候的漳泉陈洪进之外,还有何人能挡其雷霆万钧之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