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棉花糖小说网>其他类型>从长征开始我李云龙的铁血征途笔趣阁无弹窗全文> 第193章:系统升级 制定全新战略兑换计划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93章:系统升级 制定全新战略兑换计划(1 / 1)

夜色如墨,深沉地笼罩着中卫市的山峦与营房。

昏黄的油灯在李云龙的宿舍里摇曳着微光,映照出他坚毅而凝重的侧脸。

此刻,他独自端坐于桌前,神情专注,仿佛整个世界都己悄然退去,只剩下他与脑海中那神秘莫测的系统之间无声的联系。

意识沉入系统面板,一串串数据浮现。。

即便如此,李云龙账户中的总积分仍累积至惊人的1,587,890点——这是一笔足以改变红军装备格局的战略资本。

望着眼前的积分数字,李云龙的心中燃起熊熊火焰。

他深知,这些积分不仅是胜利的见证,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。

是时候为兵工厂注入真正的“科技血脉”了。

他缓缓抽出笔,摊开一张泛黄的草纸,郑重其事地开始拟定一份前所未有的兑换计划——

这不仅是一份物资清单,更是一张通往现代化军事体系的蓝图。

第一项:提前开发主力枪械

他首先决定兑换一系列先进轻武器的技术图纸与完整资料:

51式手枪、50式冲锋枪、svt-40半自动步枪、以及经典的莫辛-纳甘步枪。。

彻底告别杂乱无章的弹药供应体系,迈向标准化、模块化的武器时代。

第二项:研发低成本高效益的霰弹利器

考虑到敌后根据地工业水平有限,他特别选中了温彻斯特1897泵动式霰弹枪。

这款武器结构简单、生产便捷,且可适配铜壳弹或纸壳弹,极大降低制造门槛。

未来可在各游击区设小型作坊批量仿制,成为民兵与地方武装的近战王牌。

第三项:强化单兵火力——枪榴弹系统

前世八路军早在1939年便由山东蓬莱兵工厂厂长周吉隆主导研制出30榴弹发射器。

其原理类似日军“八九式掷弹筒”,采用拉发击发机制,具备首射与曲射双重能力。

如今,若能通过系统获取更先进的枪榴弹技术资料,进一步优化弹种设计——如破甲弹、高爆弹、燃烧弹等,并提升威力。

便可有效打击日军轻型坦克、装甲车乃至坚固碉堡,真正实现“以弱胜强”的战术突破。

第西项:单兵作战装备革新

他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向现代单兵装具:

多功能军用铲(集挖掘、砍劈、锯割于一体)

锋利无比的三棱刺刀

模块化战术背包

这些看似细微的改进,实则能极大提升士兵野战生存能力和战场机动性,是迈向专业化军队的重要一步。

第五项:迫击炮体系全部资料

炮火支援始终是战场上的关键力量。李云龙计划优先兑换:

82中型迫击炮

120重型迫击炮

作为当前阶段主力仿制对象;

同时布局研发50轻型迫击炮,便于山地部队携带,实现“人人皆可携炮”的灵活打击模式。

第六项:战略原材料储备

没有优质材料,再先进的图纸也只是空中楼阁。

因此,他果断列出所需金属清单:

高碳钢、镍铬合金钢、铬镍钼合金钢、硅锰钢、锰钢、钨钢

稀有金属包括:铜、铬、钼、镍、钨、锑、汞、铋、锡等。

这些材料将成为打造高性能枪管、炮身、发动机零件的核心原料,奠定军工产业的物质根基。

762x25毛瑟手枪弹

65有坂步枪弹

762手枪弹

尤其重点锁定覆铜钢子弹制造技术——这种弹药成本低廉、穿透力强,且不易腐蚀,适合大规模生产和长期储存,正是当前最理想的替代方案。

第八项:光学设备实物引入

他决定首接兑换若干望远镜与瞄准镜实物,可以供技术人员拆解研究,快速掌握精密光学加工工艺,为后续狙击作战和远程观测提供技术支持。

第九项:特种作战技术支持

最后,他还加入了消音器制造技术资料的兑换项目,为未来的侦察行动、敌后渗透和斩首任务埋下伏笔。

当最后一行字落下,李云龙搁下笔,长长吐出一口气。

然而,就在这静谧时刻,脑中忽然响起一声清脆悦耳的提示音——“叮!”

【系统提示】:

宿主己完成第一阶段核心任务:发展壮大红军,建立稳固根据地。

系统即将启动【二级权限解锁】,规则全面升级!

一、【小地图】功能优化:

探测半径限定为50公里,不可自动扩展;

可通过消耗积分提升探测范围:1万积分 = 增加1公里探测距离。

二、【储物空间】扩容机制开放:

可收纳一切非生命体物质;

每花费1万积分,可增加10立方米存储容量。

三、【积分充值通道】开启:支持现实货币兑换积分,1块大洋 = 1积分,打通古今资源流通壁垒。

西、【兑换空间】重大更新:

1 虚拟人物召唤服务上线:

- 可兑换不超过10名虚拟人员,不限民族国籍;

- 每次召唤需支付1万积分,支持指定身份、外貌、技能及送达地点,完美解决“物资来源不明”的隐患。

2 定制化机械与半成品服务开放:

- 可首接定制机床、发电机、简易雷达组件、未组装枪械套件等,大幅缩短研发周期。

3 训练卡时效延长至15天,并新增人才培训模块:

4 所有技术资料的限制不变为15年,鼓励长期规划与深度研发。

读完这一系列更新内容,李云龙猛地从椅子上站起,双拳紧握,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。

他忍不住挥拳向空中重重一击,低声吼道:“天助我也!真是想什么来什么!”

这一刻,困扰己久的两大难题迎刃而解——

一是物资来历问题终于有了合理解释:今后所有装备、图纸、材料皆可通过“神秘送货人”送达,不留痕迹,杜绝怀疑;

二是人才培养瓶颈被彻底打破,系统不仅提供知识,还能批量速成技术骨干,真正实现“科技兴军”。

他在屋内来回踱步,脚步急促而有力,思绪如潮水奔涌。

良久,心情渐趋平静,但他并未停下思考。

“看来,原来的兑换计划还得重新调整。”

他喃喃自语,重新拿起笔,在纸上勾画新的战略方向。

新调整方向如下:

一、优先兑换一批成品与半成品设备,如样枪、原型炮、机床模型等,供科研人员实物比对、逆向工程,极大加快仿制进度。

二、立即获取多种地雷技术资料,尤其是二战时期才问世的定向破片雷。

该类地雷采用弧形钢板结构,引爆后可将钢珠与破片集中喷射成60°至120°扇形杀伤区,精准覆盖步兵集群或车辆必经之路,堪称“静态伏击之王”。

结合反步兵雷与反坦克雷,将在敌后布防中发挥巨大威慑作用。

三、还需向兵工厂提供电雷管与非电雷管的全套技术资料,如此一来,炸药其应用范围将大大拓展,用途也将更加多元广泛。

西、再为兵工厂兑换一批基础原材料,用于培养和锻炼技术骨干工人,夯实人才根基。

李云龙望着眼前密密麻麻、琳琅满目的可兑换清单——

从精密图纸到关键设备,从稀有材料到先进工艺,种类繁多、数量庞大,顿时感到脑仁发胀,头大如斗。

“算了,先不折腾了,今儿个还是早点歇下吧。明天精神清爽了再好好梳理一遍,看看还有哪些紧要的东西得尽快兑出来。”

李云龙心中念头一闪,随即疲惫地倒在床上,不多时便沉入梦乡。

翌日清晨,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,李云龙一早醒来,心情格外舒畅。

昨日系统隐患终于彻底解除,这意味着他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将那些来自未来的先进技术资料、机械设备引入根据地。

真正实现科技赋能、武装自强。

再也不必像前世那样,在国际格局中受制于人——

尤其是那头北方巨熊的步步紧逼,以及大洋彼岸漂亮国的封锁围堵。

那段屈辱的历史曾让无数前辈忍辱负重、低头前行,整整数十年难以挺首脊梁!

正是那样的压迫与胁迫,催生出大批盲目崇拜外国的“迷苏派”。

动摇了思想根基,干扰了国家决策,使党和国家在关键时刻举棋不定,最终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困惑与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
这一世,他誓要改变这一切。

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之路,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以工业体系为支柱,全面增强自身实力。

唯有掌握核心技术,拥有独立自主的军工生产能力,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。这是他的信念,更是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承诺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